連日來,市級各部門、各區縣在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的同時,紛紛圍繞“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制定針對基層面向群眾的發展方略,打響縮小三個差距的攻堅戰。
市商委
加強“兩翼”商業設施布局
市商委把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迅速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據悉,市商委將加強“兩翼”商業設施布局。推動渝東北各區縣加快商貿發展,承接萬州的聚集輻射,逐步成為長江上游地區商貿重要增長極。依托特色產業和旅游資源,規劃布局特色專業市場和購物、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商業設施。加快完善渝東南各區縣商業設施,依托特色工業、特色農業優勢,重點布局發展邊貿市場,依托旅游資源優勢布局商貿服務設施,滿足和方便旅游休閑消費需求。聯動黔江逐步成為武陵山區商貿物流集聚輻射高地。
此外,市商委將在近期新建改造56個農產品批發市場、453個城區標準化菜市場、835個鄉鎮規范化農貿市場,完善城鄉農產品市場體系。利用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機會,拓展實施范圍,以“主城—區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區縣城—鄉鎮農貿市場(社區菜市場)”四個層次的農產品市場建設為重點,初步建成一批具有顯著帶動力的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以上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1個農畜產品遠期交易市場;兩翼區縣各建成1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建成453個城區標準化菜市場基礎上,實現鄉鎮農貿市場規范化改造全覆蓋。
市文廣局
促進共同富裕,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8日,市文廣局召開了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會議。
文化廣電系統將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委會關于文化廣電工作的要求,努力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區域文化差距和人與人之間的文化差距。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要狠抓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據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情況,調整公共文化設施布局,特別是要按照31個近郊區縣打造成區域經濟中心、建設500個現代化小城鎮、2500個農民新村的總體規劃,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村級基層文化設施的系統化建設。
二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功能的完善,要把各級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臺、區縣廣播電視臺、鄉鎮廣播站等公益性廣播電視機構,文物保護管理所、文物陳列室、文化遺產陳列館等公益性文博機構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城鄉綜合應急廣播系統。更新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設施設備,實施區縣文館所標準化建設。
三是搭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新型平臺,即逐步為全市所有轉企改制院團、區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放映隊,配備流動舞臺車、流動圖書館、流動展覽車、流動放映車,延伸公共文化服務鏈條。
四是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提供,即深入促進文化惠民工程、渝州大舞臺城鄉文化互動工程和電影、圖書、戲劇、演出、展覽“五下鄉”活動。
五是做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即要在周期內全面完成創建任務,承擔起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重大責任,履行好典型示范的重要使命。
六是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保障辦法。
南川
做好“加減乘除”四篇文章
近日,南川區委召開常委會,專題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研究南川怎么辦?該區決定,把縮小三個差距作為科學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強力實施充分就業、國進民進、收入倍增、分配調節、扶貧攻堅“五個計劃”,共享服務、人人社保、社會救助、關愛老幼、住有所居“五個工程”,交通提升、宜居典范、美麗鎮村、綜合改革、創新實干“五個行動”,努力促進共同富裕。
該區決定,在抓好市上“共富十二條”不走樣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把縮小三個差距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和重大的歷史使命,在又好又快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不斷提高全區人民的幸福指數。“加”,即增加經濟總量,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工業園區、城市新區、旅游景區、商貿物流園區、生態農業園區“五大園區”建設,全力打造千億級工業集群、中心城區30萬人30平方公里重慶衛星城、國際一流水平的金佛山景區、生態大觀園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實現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以上。“減”,即建設200萬平方米公租房、廉租房、安置房,大幅減少居民住房支出;完善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五大保險”擴面提標,減輕“生老病死”支出;實行常態化的動態扶貧開發機制,2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3年實現貧困村全部整村脫貧,減少貧困人口。“乘”,即發展微型企業3000家,企業總數達到7500戶,個體工商戶達到3.8萬戶,以創業帶動就業,發揮“以一帶十”效應。“除”,即建設和改造13條出境公路及3條鐵路,構建速通主城、暢達周邊的區域交通網絡,實現“半小時主城、1小時南川、2小時周邊”,打造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努力破除交通、流通瓶頸。
在此基礎上,該區在實施年初確定的投入億元的十大民生工程的基礎上,還將新增投資6000萬元,實施留守兒童免費體檢、市民免費自行車、市民免費公廁、70歲老人免費公交車、中小學免費配發跳繩、為“五保”老人送電視機免費看電視等“十大”惠民實事,辦好一批好事實事,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開縣
推進“全民創業”縮小“三個差距”
開縣以“推進全民創業”為著力點,出臺系列措施促進“七類群體”創業,以創業促增收,縮小“三個差距”,切實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
“全民創業”既能夠改善創業者自身的生活條件,更能夠帶動就業、刺激消費、促進生產!”開縣縣委書記李殿勛介紹,開縣是全國100個生豬大縣、100個產糧大縣、100個水果大縣和重要的藥材基地縣之一,具備“全民創業”的一流條件。此次全委會提出縮小“三個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開縣則將“全民創業”作為縮小“三個差距”主抓手。縣里近日正式出臺了《2011—2015年全民創業行動實施方案》,以推動“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氛圍的形成,鎖定2011年新增創業1萬戶以上,投資50億元,實現產值70億元,帶動就業5萬人;到2015年,累計新增創業5萬戶以上,累計投資400億元,實現產值600億元,帶動就業30萬人的目標。
在創業平臺上,開縣盯準一、二、三產業,城鄉開發、文化創意等五大領域,分別打造創業平臺。以柑桔蔬菜、糧油、中藥材、竹材、生豬、肉兔養殖六大農業基地建設為主,打造農業基地自主創業平臺;以園區為主,建好標準化廠房,鼓勵有創業意愿的市民創業,凡進入園區創業的移民,免費3年使用標準廠房,打造工業平臺;結合打造“百億商圈”和“美食之都”,依托濱湖美食一條街、移民創業一條街等縣城核心商圈,打造商業街區平臺。
同時,返鄉創業群體也是開縣推進全民創業的又一重頭戲,開縣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科學規劃與儲備招商引資項目,緊緊依托資源、鄉情兩大管道,放手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大力促進返鄉創業。另一方面全面深化各個領域改革,切實優化發展服務環境,不斷優化“硬環境”,大力提升“軟實力”,努力打造全國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地區之一,助推開縣經濟騰飛,將開縣打造成為西部就業之城、創業之都。
墊江縣
舉辦大規模產銷對接會
28日,為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落實“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重大部署,墊江縣在白家鎮江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舉辦了該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產銷對接會。
據悉,市內外25家大型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企業的采購負責人,墊江縣25個鄉鎮的鄉鎮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專業合作社等12家企業負責人和24個蜜本南瓜種植專業村負責人參加了產銷對接會。會議現場采購簽約,硯臺鎮政府與觀音橋農貿市場、重慶市桂花島瓜果專業合作社與重慶永輝超市有限公司等28對產需雙方分別簽約合作,簽約數量17.74萬噸,金額1.8億元。
該縣負責人表示,產銷脫節一直都是困擾農民致富的重要原因,也阻礙了城鄉差距的縮小。通過產銷對接會的模式,讓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等與零售超市、批發市場、銷售企業直接對接,減少流通環節,切實幫助農產品賣得出,賣個好價錢,實現助農增收。這是實實在在的縮小三個差距的舉措。
蜜本南瓜向來是墊江縣的拳頭農產品。借助此次產銷對接會的良好效果,該縣公布了2012年蜜本南瓜種植規劃。到2012年,全縣19個鄉鎮將種植蜜本南瓜10萬畝,預計總產量在24萬噸左右。蜜本南瓜產業將成為墊江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個重要產業。
巫溪
共建道德高地與開放高地
“只有科學的發展、惠及更多的發展才能實現共同富裕。”7月28日,巫溪縣委書記鄭向東在該縣學習貫徹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會上表示,很多時候,開放與道德不能并駕齊驅,這是導致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原因之一,巫溪的經濟發展要與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實現道德高地與開放高地共同建設。
近年來,巫溪出現了全國優秀黨員趙世術,重慶好人“微笑女孩”唐麗等道德模范先進典型。而隨著巫溪縣“樂和”家園的建設,該縣鄉風、民風也愈發純樸,即將在8月6日揭開帷幕的紅池花海將會把一個樂和、逍遙、美麗、宜居的巫溪展現在世人面前。
鄭向東表示,巫溪縣將以“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為主題,進行一次多層次、全方位的調研。該縣各單位、部門將要圍繞巫溪縣重點工作,結合行業特點和單位工作實際,深入調查研究,找準本地區、本行業存在的“三個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加快各項工作推進。
奉節
構建渝陜鄂邊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為貫徹落實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市委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奉節縣圍繞建設“渝陜鄂邊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總體目標,全力打造交通樞紐,建設旅游休閑度假中心和社會事業高地,通過夯實發展基礎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以實現“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
奉節縣委書記謝禮國說,奉節縣以“夯基礎、拓空間、壯產業、重民生、強保障”為主線,突出旅游第一戰略,加快建設西部新區,全面開展“六城同創”,扎實推進萬元增收,全力抓好重大項目,以努力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十二五”期間,全縣以建設“渝陜鄂邊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力爭到“十二五”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2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0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目前,該縣以“兩城兩園”為平臺的重大項目建設中,西部新區基礎設施及五星級酒店等9個重大項目和44個重點投資項目相繼開工,完成投資27.9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45%。
縮小三個差距想干真干抓落實